分享人 |
龔楓雅
【臺中市西區大勇國小】(作者) |
||||
主題名稱 | 地底下的工程師~台灣大蟋蟀 | 資源種類 | 教材 | ||
描 述 | 以前農業時代台灣大蟋蟀是田野常見的野生昆蟲,小孩常常在戶外提一桶水,撥開地上隆起的小小土堆,便可發現藏在底下的小洞,然後將水灌入洞口中,等水淹滿洞口時,洞裡的台灣大蟋蟀便會逃出洞,到手擒來那是一種「期待的滿足」,這就是我們所稱的「灌肚伯仔」。當然在早年物質生活缺乏的年代,「灌蟋蟀」除了好玩外,也是想要用來滿足口慾,作為補充蛋白質的食物。 隨著農業經濟蓬勃發展,在此同時我們生活週遭環境正遭受破壞,大量農藥的使用及環境嚴重污染,生物原棲地的消失或急劇的萎縮,大大地威脅到許多生物的生長棲地,造成生物的滅亡或數量大為減少。台灣大蟋蟀的生存空間也被犧牲了,明顯地退縮到海岸防風林為主要棲地(梁與林,2009)。 環保意識抬頭後,民間團體保護環境的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,希望政府經濟發展的同時,能兼顧環境的維護與原生物種生態的保育。而臺灣大蟋蟀生態環境復育的努力,碰巧也肩負重拾了人們童年回憶的任務。以臺灣大蟋蟀做為昆蟲教育的題材,能為祖孫間製造有共識的話題,增進隔代親子關係,也是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所需重視的議題。所以研究台灣大蟋蟀的生態習性與棲地特性,有助於大蟋蟀的棲地環境保護,一方面重拾童年樂趣的魅力,另一方面也讓現代的孩子走出戶外體驗大自然。 此資源屬"特殊教育-資賦優異類" |
||||
關 鍵 字 | 蟋蟀 | ||||
資源屬性 | 自 》特殊教育 | 適用年級 | 3年級 至 6年級 | 所屬領域 | 特 |
文件編號:0000000000030443 | |||||
能力指標 | 97/環01-02-02 , 97/環01-02-03 , 97/環01-02-04 , 97/環02-02-01 , 97/環03-02-01 , 97/環03-02-02 , 97/環04-02-03 , 97/環05-02-02 | ||||
檔 案 |
|
||||
智慧財產 授權條款 |
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![]() |
||||
推薦數 | 00000000 | 評筆星 | 點閱數 | 00000434 |